润滑油的产品出厂数据,就像相亲你所看到身高、体重一样,太基础不过了,不能代表他(她)的能力,当然更不能说明他(她)的性格,是否对你忠心。
出厂数据一般只包括了粘度、倾点等基础理化数据,这是因为:首位,当一个润滑油厂家的产品配方、原材料固定后,检验数据基本固定,如非出现配方调整或者原材料大副变动情况,数据不会有大的变化;第二,如果每批产品均要检验全套数据,将大大延长产品的生产周期。所以送到经销商手中的只是产品出厂检测的部分理化数据。那么这些数据和产品应用的关联度有多大呢?
可以明确的说,只看出厂数据是无法判断出产品质量的优劣的,小作坊都可以在某些出厂数据上做到和国际一线品牌一致,但使用效果会一样吗?能说明就有国际一线品牌的品质吗?其实,决定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技术配方和原材料供应俩大因素,一个决定质量的定位,一个决定质量的稳定。
首先,技术配方为产品定下了基调。众所周知,标准是产品的底线,如果想要产品在实际应用中达到良好的效果,必须通过技术配方使得产品数据超越标准。目前大多数润滑油调配厂采用购买现成复合剂的方式进行生产,按照添加剂公司的推荐量进行调配,这种方式简化了生产过程,也能解决一部分使用问题,剩余的问题就要靠润滑油调配厂的工程师来解决了。但往往这些问题在生产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。例如某知名品牌的SM5W-30产品经过权威机构检测发现该产品的蒸发损失高达19%,低温泵送粘度(MRV)的屈服应力为<35。而API标准中规定5W-30的蒸发损失很大为15%,低温泵送粘度更不应该出现屈服应力。从这两个数据可以看出,厂家为了使该产品达到5W-30粘度级别并通过CCS,在配方中大量采用了低粘度高蒸发损失的基础油,同时粘度指数改进剂选择不当且添加量偏大。这样的产品在使用中必然会出现油耗过快、发动机抖动异响和机油压力短期使用以后就会迅速丧失等情况。